《惠崇春江晓景》这首诗的名字一直都有争议,以前都是晚景,现在更多的还是晓景,不过总之晓景、晚景都是一首诗。
《惠崇春江晓景》还是《惠崇春江晚景》
诸多注本,有用“晓景”、有用“晚景”。例如查诸人民文学出版社钱钟书先生选注的〈宋诗选注〉,乃《惠崇〈春江晓景〉》;再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〈绝句三百首〉,也是《惠崇〈春江晓景〉》;那么同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,朱东润主编的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》的中编第二册亦收录了这首诗,却题为《惠崇〈春江晚景〉》!但《东坡全集》及清以前注本多用“晚景”。
《惠崇春江晓景》原文
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翻译
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,鸭子在水中游戏,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。
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,芦笋也开始抽芽,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,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。
苏轼简介
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